复合膜液袋替代传统玻璃瓶成为中药口服液包装新趋势
2020年5月,从中药制药共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共性技术实验室)得到消息:由该实验室为主体研制的国内首条中药口服液条包生产线已建成投产。该项目最大的特点是以新型“塑料袋”代替了传统玻璃瓶用来盛装口服溶液。由此,该生产线每年可处理中药材2.5万吨,年产口服液30亿条包。对中药行业来说,此举尚属首次。
作为国内中药制药共性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性技术实验室依托鲁南制药集团而建,立足中药产业发展需求,集聚了130余名高精尖人才团队,联动百余所高校院所,在国内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应用研究与可实施科研成果迅速产业化的优势地位。
复合膜包装用于中药口服液
长期以来,“口服液+玻璃瓶”组合被视为液体类药品的黄金搭档。后者也因为其透明性、美观度、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一直被认为口服液包装的首选,但其重量大、运输存储成本高、不耐冲击、易破碎、吸药难等短板也为市场诟病。同时,中药成分也有与玻璃瓶发生反应的风险。
复合包装膜是指由多层薄膜经过印刷复合等工艺形成的包装膜。但将复合膜包装用于中药口服液在业内尚无先例,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为此,鲁南制药依托共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为示范载体,与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及相关包材、设备生产单位开展协同技术攻关。
2020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同意复合膜包材用于中药口服液体制剂生产。就此,国内首家将药用复合膜包装材料用于中药口服液药品包装的企业诞生了。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在企业里,前者便深深地接了地气。
该实验室副主任关永霞向记者介绍:“与玻璃瓶装相比,一支药的内包材能节省约0.14元,一条生产线节省的资金数以亿计;同时,过去的瓶装需要包材、吸管、洗瓶机、灯检等复杂工序,现在仅需内包复合膜、外包材纸就可以了。这就意味着不仅工序简化了,人工和配套设备需求也更少了。”这并不是该实验室唯一的首创级别的技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实验室还研发了国内首条中药口服液灭菌条包生产线,采用全自动液体条包灌装设计,单条生产线灌装速度为660袋/分钟,可同时实现40万袋产品灭菌。